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縮寫為Caltech或CIT)是美國的一所久負盛名的大學,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蒂納(Pasadena),創(chuàng)建于1891年。這所學校規(guī)模不算大,只有1000余名研究生和900余名本科生,但在理工科方面卻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算得上是一所小而精的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在2005英國Times Higher的世界大學排名里排第8名,而在物理學、行星科學、地學領域公認為全美第一。美國Princeton Review在2006把加州理工學院在全美「最難申請上的大學」里排名第六。*(請參考至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大學)
歷史
現(xiàn)代加州理工是自1891年由地方商人和政治家Amos G. Throop在帕薩蒂納創(chuàng)建的一所職業(yè)學校發(fā)展而來。在1920年該校獲得現(xiàn)在這個名字以前,該校以Throop大學、Throop工藝學院、和Throop技術學院而知名。
驅動加州理工從一所藝術和手藝的學校成為世界級科學中心的力量源自天文學家喬治·埃勒里·海耳的先見之明。海耳在于1907年來到巴沙迪那后加入了Throop的校董會,作為威爾遜山天文臺的首任臺長。當時美國的科學研究還處于嬰兒期,海耳看到了在巴沙迪那創(chuàng)建一個正式的工程和自然科學教育的學院的機會。海耳成功的吸引到私人的土地和資金贊助,使得他能夠給學校建立裝備良好的現(xiàn)代實驗室設施。然后他說服了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加入加州理工學院,為將來把學校建設成為科學技術的中心奠定了基礎。
1917年,海耳雇了建筑設計師Bertram Goodhue來制作一個22英畝(89,000 m²)的校園的總設計圖。Goodhue構想了校園的整體布置并設計了物理樓,Dabney廳,和其他一些建筑,他在其中尋求和當地氣候、學校的特色、以及海耳的教育哲學的一致性。Goodhue為加州理工作的設計也受到南加州傳統(tǒng)的西班牙使團建筑結構的影響。
在海耳、 Noyes、和密立根的帶領下,(并在南加州經濟繁榮的促進下), 加州理工學院的聲譽在1920年代得以迅速提升。1923年,密立根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25年,學校設立地質學系并雇了William Bennett Munro, 哈佛大學的歷史、政治、和經濟學學院的主席,來創(chuàng)立加州理工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1928年,生物學院在Thomas Hunt Morgan的領導下創(chuàng)立,他是美國最出色的生物學家,并是染色體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1926年,航空術研究生院創(chuàng)立,它最后吸引到了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他后來為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創(chuàng)立作出了貢獻,并且奠定了加州理工作為火箭科學的前沿中心之一的地位。1928年,帕洛瑪天文臺開始建造。
密立根在1921年到1945年擔任"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 (相當于加州理工校長),其影響力之大以至于學校有時被稱為"密立根的學校"。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加州理工以兩名很可能稱得上當時最偉大的理論粒子物理學家所在的學校而聞名:蓋爾曼和費曼。蓋爾曼和費曼都因他們的工作榮獲諾貝爾獎,該工作對于粒子物理所謂 "標準模型"的建立有主要貢獻。費曼也在物理圈子外作為一個出色的教師和一個富于反傳統(tǒng)色彩的人物而出名。
加州理工直至今日依然是一所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大學,大約900名本科生, 1,200名研究生,和915教員(包括教授,終身研究型教授,和博士后研究員)。它是私人學校,由其董事會治理。
截至2005年,加州理工擁有3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獲得32次諾貝爾獎,包括17位校友、14位非校友的教授,以及4位同時也是校友的教授:卡爾·安德森(Carl D. Anderson)、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William A. Fowler和Edward B. Lewis。其中萊納斯·鮑林獲得過化學和和平兩個獎。5位教授和校友曾獲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克拉福德獎,47位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0位曾獲國家技術獎章[1]。其他著名學者,包括曾作為博士后的Barbara McClintock, James D. Watson,和Sheldon Glashow和訪問教授的愛因斯坦和威騰等人都和加州理工有關。
喜劇影片真正的天才和CBS犯罪電視劇數字搜查線(Numb3rs) 大致基于加州理工所發(fā)生的一些事件。[2]
科研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NASAJPL)
凱克望遠鏡
知名校友
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PhD 1925,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趙忠堯(Chung-Yao Chao),PhD 1930,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的奠基人。
錢學森(Tsien Hsue-shen),PhD 1939,空氣動力學家,曾領導中國的飛彈和火箭研制。
馮元楨(Yuan-Cheng Fung),PhD 1948,生物力學的奠基人。
林家翹(Chia-Chiao Lin),PhD 1944,力學和數學家,當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
周培源(Pei-Yuan Chou),PhD 1928,理論物理學家、流體力學家。
戈登·摩爾(Gordon Moore),PhD 1954,英特爾公司的創(chuàng)辦者之一,摩爾定律的創(chuàng)立者。
葉公杼(Lily Yeh Jan),PhD 1974,生物物理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著名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馬丁·施密特(Maarten Schmidt),天文學家,類星體的發(fā)現(xiàn)者。
談家楨(C. C. Tan),PhD 1936,中國現(xiàn)代遺傳學奠基人。
鮑文奎,PhD 1950,中國植物遺傳學家。
法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BS 1918,奧斯卡最佳導演獎3次得主。
[2]唐駿 PhD 1993 計算機博士,前微軟(中國)公司總裁, 前盛大總裁, 現(xiàn)任福建新華都實業(yè)集團總裁。
美國留學網專家的服務將為您開拓留學之路!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