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申請的同學檢查自己對ps/cv/rl/ws (全稱分別為:personal statement/ curriculum vitae/ recommendation letter/ writing sample)這4樣材料的準備情況。
其中,文科生相比理科申請多了ws。除掉那些客觀的gpa/gt成績,這4樣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它們之間,并無孰重孰輕的區(qū)分——要利用一切材料盡可能自然地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和學術(shù)能力(潛力)。
(1) cv
cv的總體格式可以參考前人魔板(總標題curriculum vitae用3號字,其他標題和正文均小4,標題處都可以加粗,除總標題外的其他標題可有下劃線。正文行距為單倍行距)。
Obejective, education(major/degree/gpa), related experience, publications, honors and awards, Courses in Major Field of Study, references等信息可以依次列在cv里面。
Obejective。一個經(jīng)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到底申phd還是申master(也就是哪種被錄取的可能更大)?通常系里的網(wǎng)頁上會出現(xiàn)這樣幾種情況:本科生可以申phd也可以申ma;本科生只能申請ma,有了ma學歷的才能申phd;還有就是系里只有ma,不提供phd。結(jié)論是:除了第三種也就是系里沒有phd的情況下你申請ma以外,其他一律申請phd,而不用去管他本科學歷是否有資格申phd。原因就在于:你想學他最好的東西,那就要表達你想讀phd的愿望。道理就這么簡單。
Related experience可以羅列參加過的考察、實習。當然,這些都應該是和專業(yè)相關的經(jīng)歷。 其他的內(nèi)容諸如公司實習、學生會團委、班干部、無關比賽、志愿者都可以省略,只需要寫和專業(yè)學術(shù)有關的東西。在每項活動下面應該附幾行文字(5號字,并且行距調(diào)小,調(diào)成最小值)說明活動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做了哪些事情。盡可能簡要、清楚。
Publications:指的是學術(shù)論文。如果你在申請時已經(jīng)有發(fā)表的論文,那是最好的。如果尚未發(fā)表,但你知道將會在何時發(fā)表的,可以寫上accepted for publication,后面寫上要發(fā)表的刊物/時間。如果是已經(jīng)提交的,但是還不知道是否可以發(fā)表的,也可以寫上去,寫submitted, in review。
Honors and Awards, 如果你有更高級的獎項,那就全部堆上去吧;獎額高的,還可以把具體金額也寫出來。
Courses in Major Field of Study是指附一個專業(yè)課的表格,也就是你major gpa是由哪些課程得出的,把它們依照Term/ Course Name/ Credits/ Grades等羅列出來。
(2) ps(小4,單倍行距)
ps似乎沒什么規(guī)律可循,應該是很personal 很special的。 ps是對自己申請動機一個重新審視的機會。注意邏輯的連貫性。文科ps,不用羅列g(shù)pa/ranking這樣的數(shù)字,更不要寫gt以體現(xiàn)英文水平,因為這些數(shù)據(jù)容易打斷整體的連貫性。也不要為哪門課成績不好而去作解釋或者編造理由。ps還是扎扎實實寫些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情況,特別注意交待清楚研究方向和興趣所在。能夠針對自己做過的topic寫些東西和感受就好,但也別扯太遠。比如“就事論事”,寫了自己做某topic收集材料齊全,發(fā)現(xiàn)了對某樣東西與眾不同的解釋等等,而這些都是配合writing sample的,也就是說教授看writing sample是可以找到所說的這些東西的。所以,就相當于在ps里把ws最閃光的地方給總結(jié)了一下。
(3) rl
推薦人的選擇:可以是專業(yè)課任課老師、論文指導老師、實習指導老師,總之一定是要和你有過較多接觸,對你比較了解的人。在這個前提下,當然是越牛越好,知名度越高越有利。一般老師都會讓你自擬一個底稿,他再潤色。推薦信篇幅不宜很長,最多不要超過A4一頁。教授的推薦信顯得尤為短,而且往往越牛越短。內(nèi)容上只要突出某個特質(zhì)或優(yōu)點就可以,不宜面面具到,主要以談學習態(tài)度、學術(shù)能力為主。至于缺點,可寫可不寫。
(4) ws
WS中文長的會有10頁左右,一萬多字,翻譯成英文因為要DOUBLE-SPACED,所以長度就暴增。
WS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NOTES, REFERENCES,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注和參考文獻。具體的格式去圖書館找兩篇英文的論文,有些搞歷史的學者寫的文章,注很地道,REFERENCE里面還分成SCHOLARLY REFERENCE和ACADEMIC REFERENCE,可以好好參考一下。老師看文章,都是先翻到最后一頁看你的注釋和參考文獻,如果這部分比較詳實,就能留下一個好印象。至于你在文章內(nèi)容立意上能否有所突破,倒還是其次的,首先就是形式上要像樣,要中規(guī)中矩。